漯河说文解字古香文化内涵深厚澎湃在

北京有专治白癜风的吗 https://wapyyk.39.net/hospital/89ac7_knowledges.html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
自古焚香就与点茶、插花、挂画并称为“四般雅事”。我国的香道文化源远流长,承载历史记忆,蕴含文化内涵,寄托了一份高雅的情怀。在香道文化中,“说文解字”古香制作技艺因祭祀许慎而得名,经代代相传,从东汉时期发展至今。年,“说文解字”古香制作技艺被收入河南省漯河市市级非遗项目名录。年7月9日,记者采访了该项目的传承人郭艳艳,为读者揭秘“说文解字”古香的前世今生。

因祭拜许慎而得名

众所周知,许慎是东汉时期著名的经学家、文字学家,汝南郡召陵县(今召陵区)人,他编撰了世界上第一部字典《说文解字》。那么,《说文解字》跟古香制作是怎么联系起来的呢?

据《河南通志》《郾城文史资料》《郾城县志》等记载,许慎去世后,后人为纪念他,每逢初一、十五、清明等时节,就在许慎墓或许慎祠燃香祭拜。此外,文人查阅《说文解字》时也常用燃香“计时”。据传,古代的秀才每天的晨读时间是燃尽一支香,没出阁的姑娘每晚的绣花时间是连续燃尽两支香。逐渐地,在许慎的故乡,便有人开始制作“说文解字”古香。

“说文解字”古香选用的原料多为沙澧河岸边的榆树、艾草、香花草、薄荷草等,同时采用中药材如沉香、檀香、崖柏、冰片等。通过选料、碾碎、研磨、配料、过筛、和香泥、制香、成品阴干、修整、捆把、包装、窖藏等工序,采用纯手工滚压制作而成,具有典雅、清新、芳香的特点。

历史上,“说文解字”古香随着有人外出读书、做官、经商,逐渐流传到各地。据传,陈星聚任台北知府时,带着《说文解字》一书和“说文解字”古香到台北,每逢节气,就用“说文解字”古香祭祀。

“说文解字”古香尹晓玉摄

一家五代接力传承

年,郭艳艳出生在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龙城镇后郭村一个制香世家,家里有制香工坊,制香技艺已传承百余年。她从小看姥姥和妈妈制香,耳濡目染,对制香工艺产生了浓厚兴趣。“小女孩儿都喜欢一些有香味儿的东西。”郭艳艳说,她看姥姥和妈妈制香时,遇到感兴趣的环节就自己动手去做。十五六岁时,她正式开始跟随姥姥和妈妈在自家的作坊里学习制香技艺。

谈起“说文解字”古香的传承,郭艳艳说,民间一直流传着这样的说法:每年清明节焚烧“说文解字”古香祭拜许慎,可以保佑家里的学子金榜题名。在清道光年间,郭艳艳太姥姥的母亲刘月娥经常到许慎墓祭拜,祈祷文曲星能下凡到她家里,保佑子孙金榜题名。

刘月娥家境贫寒,没有钱买香火,又怕断了香火子孙不能出将入相。农闲时,刘月娥就自己采摘原料研粉制香。经过多年实践,她总结出独特的配方,制作出了醒目香、安神香、祭祀香、驱蚊香、养生香、熏香、塔香、线香、香珠等36种古香,成为远近闻名的制香师傅。

因刘月娥所制香多用于祭祀许慎,就沿用了“说文解字”古香的名号,并在家族中逐渐形成了“世代相传、传女不传男”的祖训,郭艳艳是“说文解字”古香的第五代传承人。

郭艳艳在制作香料工艺品尹晓玉摄

手工制作工序复杂

年,为了让家族制香工艺得到更好传承和发展,郭艳艳关掉了家里的制作工坊,来到漯河市区,在五一路开了一家制香工作室。年7月9日下午,记者在郭艳艳的工作室内看到,柜子里放着檀香、沉香、艾草、丁香等上百种香料,飘散出天然草木的香气,令人神清气爽。

正在制香的郭艳艳神情专注,动作娴熟。她先把数十种香料、药材等制香原料在药捻子里碾磨成粉,然后筛滤,称重配伍,加入水搅拌均匀和泥,反复捶打、捻搓……数小时后,历经几十道工序,一根纯手工制作的檀香诞生。点燃后,一股淡淡的香味飘散开来,沁人心脾。

郭艳艳对制香极其热爱。为制作出自己满意的香,她在原料选购上非常严谨,经常到全国各地去购买原料。制作纯手工香的工序复杂,往往需要数小时,而产品的窖藏短则七天,长则几个月。

“制香的过程像是人生的一种修行,更是锤炼匠心的过程。”郭艳艳说,为保证“说文解字”古香的品质,每一个环节她都要亲力亲为。

“说文解字”古香尹晓玉摄

匠心独运精益求精

初学时,郭艳艳只是跟着母亲学习制作一些养生香和祭祀用的香。在掌握了一定的技术后,她开始以日用香、艺术香、特种香为研究方向,经常到上海、厦门等地学习,并逐渐开始自己研发产品。多年来,郭艳艳坚持亲手调香、制香,有时一天花十几个小时去研究。

“只有在千百遍枯燥的制作过程中守住初心,才能精益求精,制作出自己满意的作品。”郭艳艳说,为留住文化记忆,让这项非遗技艺传承下去,她一直在苦练技法。未来,她希望能开展公益教学,做好“说文解字”古香制作技艺的传承。

    



转载请注明地址:http://www.chenxiangf.com/cxdf/11503.html
  • 上一篇文章:
  • 下一篇文章: 没有了